1
本院秉承“人才培养,教育改革,引领行业发展,携手分享辉煌”的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规划梦想, 建设辉煌”的理念,着力开展互联网中国特色的技术培训,
核心提示:从乡下进城,许某在一建筑公司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万万没有想到,一天,他在从工地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许某妻儿为了给逝去的丈夫维权,与这家建筑公司周旋了3个年头……在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坚持不懈的法律援助下,终于成功维护了许某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
从乡下进城,许某在一建筑公司好不容易找了一份工作,万万没有想到,一天,他在从工地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离开了这个世界。许某妻儿为了给逝去的丈夫维权,与这家建筑公司周旋了3个年头……在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坚持不懈的法律援助下,终于成功维护了许某及其家人的合法权益。
工地干活 回家路上车祸亡命
遗孀讨说法 单位否认存在劳动关系
吉林省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于2007年11月27日承建长春市绿园区某综合住宅楼工程,其间,该公司招用本案受害人许某从事搅拌机倒水泥工作。2008年8月1日,许某在下班途中,被一台摩托车撞倒后,又被一台农用四轮车碾轧死亡。许某去世后,家中尚有身患重病、无劳动能力的妻子阎某及年方12岁的女儿。交通事故发生后,阎某多次前往该公司要求该公司支付赔偿金,但均被拒绝,阎某每月仅靠微薄的低保生活。2009年,阎某向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由于在认定过程中,双方就许某与该公司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发生争议,故阎某向长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009年12月28日,该仲裁委员会裁决确认许某与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该公司不服,向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裁决。
取证一波三折 农民工法律援助律师多次前往工地
2010年3月3日,阎某向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法律援助,经工作站审查,阎某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受理了本案并指派律师代理本案。受指派律师承办案件后,与该公司沟通希望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但该公司态度强硬,并始终否认与许某存在劳动关系,后该律师向许某生前工友调查相关情况,由于工友害怕失去工作或怕受到打击报复,没有人愿意为许某作证。为此,该律师多次往返工地,在许某工友之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调查核实相关情况,最后终于有人同意为许某出庭作证。
公司以“承揽关系”推托 一审判决存在劳动关系
2010年3月16日,本案开庭审理。庭审过程中,该公司辩称其将本案工程委托案外人曹某完成,其与曹某形成的是加工承揽关系,而许某系曹某外聘务工人员,与其无直接法律关系。针对该辩解,阎某律师据理力争,指出该公司与曹某签订的是承包合同,且曹某系自然人,无施工资质,根据劳社部发〔2005〕第12号《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4条的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建设工程不得分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自然人,所以该公司与曹某的承包合同无效,双方系内部关系,曹某的招工行为应视为该公司的行为,而许某是曹某招聘的,该公司与许某之间形成劳动关系。且许某在工地从事的倒水泥工作系该工程不可缺少的部分,虽然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故许某与该单位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律师的观点得到法院认可,法院判决该公司与许某在本案工地工作期间存在劳动关系。
公司上诉被驳回 二审维持原判
2010年4月12日,该公司不服上述判决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并坚称与曹某系加工承揽关系,许某与曹某是雇佣关系,不适用《通知》。同年5月18日,阎某继续委托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提供法律援助,为阎某指派的律师接受参加二审法院开庭审理,并主张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阐述如下观点:曹某系自然人,不具备施工资质,原审法院依照《通知》的有关规定确认许某与该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并无不当,且曹某承包本案工程后为该公司提供劳务,其工作无独立性,是本案工程的组成部分,其与该公司形成的是劳动关系,并非加工承揽关系,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该公司自许某实际工作之日起即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二审法院支持了阎某律师的观点,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虽然适用法律有欠妥当,但对本案的实体处理结果不会产生实质上的影响,故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认定工亡但公司拒赔 二次启动农民工法律援助
经过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努力,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终核准了阎某递交的工伤申请,认定许某属于工亡。
2011年2月28日,由于该公司拒不履行赔付义务,阎某再次向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法律援助,工作站指派两位律师代理本案。这两位律师为阎某撰写申请书向吉林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及供养亲属抚恤金。而该公司辩称,许某是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导致死亡的,阎某只有穷尽民事赔偿而得不到赔偿,方可向该公司主张权利,同时,该公司指出阎某不具备享有抚恤金的条件。面对该公司的辩解,阎某的两位律师据理力争,指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第三人造成工伤的职工或其亲属在获得民事赔偿后是否还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补偿问题的答复》规定,劳动者所受工伤系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所致的,劳动者有权向用人单位主张工伤赔偿,同时还有权向第三人主张人身损害赔偿,而在交通事故赔偿未果的情况下,该公司仍应支付相关工伤赔偿;另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7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规定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而依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4条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情形的规定,阎某及其女儿均没有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的情形,故该公司应支付抚恤金。在大量事实及法律规定的论证下,吉林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支持了阎某这边两位律师的观点,裁决该公司向阎某支付赔偿金合计258324.78元。
公司拿“工伤待遇不兼得”说事 援助律师据理力争维持原判
2011年6月9日,该公司不服上述裁决,向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上述裁决。同时,其再次主张长春市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和《吉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的通知》第4条第5项规定,“因第三者民事责任造成工伤事故的,工伤待遇不兼得”。面对该公司恶意拖延诉讼时间,阎某这边两位律师指出,该公司支付工伤保险赔偿金是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在庭审过程中,该公司又强调法律未明确规定抚恤金须一次性支付,请求法院判决按月支付。面对上述辩解,阎某的两位律师当庭予以驳斥,指出《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目的,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救治权与经济补偿权,劳动者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以后,首先的权利是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及相应的补偿,使劳动者及其亲属受到的伤害尽快得到有效的控制。经过两位律师的努力,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支持了两位律师的观点,判决该公司赔付258324.78元。
2011年8月19日,该公司在没有新事实、新理由、新证据的情况下,向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第三次重复主张阎某及其女儿应遵从“工伤待遇不兼得”。同时,该公司提出一次性支付抚恤金是对其权利的司法强制干涉,并对许某的月工资标准提出异议。庭审过程中,阎某这边两位律师指出,工伤保险待遇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而作为下位法的地方规章必须遵循上位行政法规的规定并予以贯彻执行,因此,该公司的上诉理由不能作为其逃避法律责任的借口。
2011年11月1日,在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援助律师的帮助下,阎某及其女儿与该公司达成执行和解协议,阎某及其女儿获赔24万元。
律师点评
农民务工要有维权意识
吉林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副主任、吉林大华铭仁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莫长军就本案进行分析点评: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并不复杂,但无论是双方确认劳动关系,还是阎某及其女儿最终取得许某的24万元工伤赔偿金,均历经仲裁程序、一审程序、二审程序,直至执行程序,合计7个法律程序,历时近40个月,耗时之久,不多见。农民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充分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注重维权意识,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用人单位也要切实履行应尽义务,不能因小失大。在本案中,若该公司及时办理工伤保险,在许某发生事故时,完全可以遵循法律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救助,正因该公司贪图一时的利益,不予参保工伤保险,导致其在经过近3年的诉讼程序后,仍然支付了大量的赔偿金,害人害己。